临沂市高级财经学校“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教育部、山东省政府《关于整省推进提质培优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的意见》《山东省“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临沂市提质培优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实施方案》等国家和省市有关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文件精神,学校在认真总结现有基础和条件,深入分析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前提下,制定本规划。本规划是新时代学校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编制学校各类专项规划、年度工作计划及制定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

       一、学校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

        (一)“十三五”主要成就

      “十三五”时期,是学校转型升级战略发展期。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打造立德树人的“示范校”、人才培养的“优质校”、综合改革的“先行校”、服务发展的“品牌校”为目标,以省示范校建设为抓手,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人才培养质量、专业内涵建设、体制机制改革、创新队伍建设、社会服务能力、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实现学校新时期发展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1.党建引领坚强有力,学校事业健康发展。全面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领导,扎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三严三实”“两学一做”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持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和谐财校党旗红”品牌和“党建+”活动得到上级好评,学校获评“全省五四红旗团委”等荣誉称号,成功创建“山东省首届文明校园”。

         2.示范校建设稳步推进,迎评创建取得成效。学校全面贯彻落实“没有旁观者,人人都是参与者,人人都是建设者”的示范校创建工作方针,全校上下全员参与建设工作,示范校持续性建设项目有序推进。

         3.生源结构不断优化,事业规模逐步壮大。圆满完成每年的招生计划,学生数量不断膨胀,在校生规模由“十三五”初的2600人增长至现今的6600余人。加大现代职教体系贯通培养项目推进力度,在会计电算化“三二连读”大专基础上,拓展了计算机、电子商务专业“三二连读”大专层次。

         4.教学改革持续深化,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加强专业建设,立项建设校级品牌和重点专业6个、省高水平专业群1个,学校入选“1+X”证书试点院校;加强实训室建设,五年增加实训设备价值2000多万元,建成会计虚拟仿真体验教学中心、电商省产教融合集成平台培育项目。加强教材和教学资源建设,建成省重点教材6部,校企合作开发教材30本,立项6门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组织师生参加各级各类大赛,累计300 人次获奖,连续多次荣获省市会计技能大赛一等奖,学校被评为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先进单位。不断完善教学督导制度,积极开展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教学质量稳定提升。持续推进国际合作办学,与加拿大北极光学院合作项目顺利推进。

        5.人才强校持续推进,师资队伍不断充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落实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实施细则,修订完善教学质量事故处理办法;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引进能手、产业导师30名,30余名教师在省级以上教育教学比赛中获奖;加强以专业化、职业化为导向的学工队伍建设,学生管理队伍素质能力稳步提高。

       6.文化建设持续推进,文化软实力稳步提升。图书馆纸质图书9万多册,电子图书30万册,期刊150种,成为建设书香校园、打造学习型社区的重要标志。举办体育节和运动会,打造活力校园。开展道德讲堂、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法治宣传进校园等活动,深入开展“青春财校”志愿者服务社会活动,学校文化影响力不断提升。

       7.产教融合深入推进,协同育人迈出新步。建设服务当地、辐射周边产业发展,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技术推广、就业服务于一体的临沂市财经商贸实训基地和产教孵化中心。与用友·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阿里巴巴中小企业商学院、鲁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签订合作办学共建战略协议。

       8.以生为本更加彰显,素质培养得到加强。积极构建全方位立体化协同育人体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资助管理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持续丰富校园育人载体,形成了“技能大赛活动月、校园读书月、心理健康教育月、文明素养提升月” 等校园活动品牌。系统完善就业创业指导体系,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7%以上。

       9.育人环境不断改善,平安校园成效显著。校园二期工程动工建设,建筑面积3万余平方米的综合实训大楼全面建成投入使用;篮球场扩建项目顺利实施,学校餐厅改造提质升级,师生学习生活条件不断提升。智慧校园一期建设项目全面建成,办公自动化、教学管理系统、学生、财务、资产管理信息化平台投入使用,实现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学校获评市级智慧校园。深化平安校园建设,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活动,主干道重点区域实现高清数字监控全覆盖,校园安全得到有力保障。积极开展文明创建活动,提倡文明生活方式,深入开展节水节能、垃圾分类等多项活动,学校获评市级无烟校园。

      10.疫情防控扎实有效,教育教学秩序井然。2020年,面对突然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学校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落细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措施,全校师生勠力同心、共克时艰。2020年初线上教学全覆盖实现停课不停学不停教,上半年所有班级平稳顺利开学,疫情面前彰显了教育的温度和厚度。常态化疫情防控下,注重加强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学工作统筹,学校始终保持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并及时把疫情防控素材转化为师生教育资源,让伟大抗疫精神得到广泛弘扬。

        (二)“十三五”基本经验

       1.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切实强化目标引领是学校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始终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师生头脑,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建设与业务建设相互融合,是学校顺利完成“十三五”重点任务的根本保证。

       2.注重抢抓机遇,始终顽强拼搏是学校事业发展的制胜法宝。学校紧紧抓住省示范性校建设这个契机,始终咬定目标、攻坚克难,圆满完成了迎评创建各项任务,促进了学校提质升级、赶超发展。

       3.坚持开放办学,不断改革创新是学校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学校不断强化“跳出学校办教育、服务发展强内涵”办学理念,推进产教、校企、校校融合,构建“政校行企”人才培养共同体,不断扩大现代职教体系贯通段培养项目。

        4.不断凝聚共识、保持团结合作是学校事业发展的坚实基础。全校上下用共识凝聚最大合力,靠团结增强发展力量,在事业发展共识中找到了最大公约数,在共同奋斗目标中画出了最大同心圆,众志成城推动了学校“十三五”稳步发展。

       (三)“十三五”存在问题

       1.人才队伍与高质量发展不很匹配。干部和教师队伍存在青黄不接的现象。学校教师队伍数量增长未能跟上规模快速扩张的步伐,高层次人才、高水平专业带头人、优质教学团队引进培养效果不明显,双师型教师比例尚待提高,教师科技服务能力有待提升。

       2.专业布局和结构的行业特色尚不明显。学校服务行业的专业数量不足,专业布局和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相对较少。专业之间发展不平衡,专业的动态调整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成效和专业的社会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3.产教融合校企紧密合作存在明显差距。学校关于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相关管理制度与评价方法不够健全与完善,校企双向交流良性互动,构建立体式、开放式、网络化校企共同体还有不少矛盾和困难亟待解决。

        4.内部管理和质量监控机制仍需健全。学校系部制管理运行机制尚不健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亟待提高。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组织机构不够完善,专业、课程、课堂教学标准体系尚不健全。

         (四)“十四五”发展机遇

        1.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发展的新定位。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发展职业教育前景广阔、大有可为”的重要批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出台,职业教育已经作为类型教育站在了全新的发展起点,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2.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新部署。《中国制造2025》提出,强化服务功能区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重点发展研发设计、信息、物流、商务、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十四五”时期,是临沂市加快“由大到强、由美到富、由新到精”转变、全面开创新时代现代化强市建设新局面的关键时期,临沂市强调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这为我校全面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全力推进办学层次提升,走创新发展道路,提供了发展机遇。

        3.职业教育服务能力显著提升的新目标。中国教育面向现代化将面临“构建服务全民的终身学习体系”的战略任务,要求“强化职业学校和高等学校的继续教育与社会培训服务功能,开展多类型多形式的职工继续教育”。学校已具备较好社会培训承接经验和能力,在进一步依托行业及区域社会培训需求开展继续教育和培训方面,将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五)“十四五”面临挑战

       1.经济发展环境变革加剧。在中国产业转向、服务转向和人才需求转向的大背景下,如何顺应经济形势,面向新产业、新职业转变人才培养方向和社会服务方向,如何建立多元化人才培养方案,确保高水平的人才培养质量,将是学校“十四五”期间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2.新技术革命正在兴起。在“互联网+”时代,如何拓展新专业,推动学校原有专业升级与数字化改造,使人才培养更加适应新技术革命需求,将是学校“十四五”期间面临的重大挑战和考验。

        3.职业教育区域竞争激烈。未来五年,学校既要奋力追赶高水平职校,也面临兄弟院校的冲击与挑战,如何在现有发展基础上实现特色发展、创新发展,打造具有学校自身品牌的办学模式显得至关重要。

        4.学校资源瓶颈有待突破。随着事业规模的拓展,学校软硬件压力更加明显,既面临人才队伍急需充实、教学团队建设急需加强等问题,也面临校园空间不足,教学和生活保障与办学规模不适等问题。进一步改善办学资源,提高资源管理水平,将是学校“十四五”期间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路线方针,认真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新发展格局,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记“彰显新职教类型特色、建设高水平职业学校、培养新时代工匠人才、服务高质量经济发展”的使命担当,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就业和适应区域产业与行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对标‘高水平中职学校’和‘特色化专业’建设任务,促进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引领,以队伍建设、质量提升和创新发展为战略重点,全面深化内涵建设,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断强化内部治理,切实优化结构、稳定规模,努力为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支撑和优质智力支持。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党的领导,强化立德树人。全面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领导,始终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切实把立德树人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全面落实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2.坚持以人为本,突出人才强校。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服务教师发展,服务学生成长成才,提升师生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作为学校发展的目标追求,全面激活师生的潜能和创新精神,持续激发队伍整体活力和工作激情,推动学校事业发展。

        3.坚持内涵优先,促进提质培优。正确处理规模扩张与内涵发展的关系,把提高质量、优化结构放在优先地位,保持规模适度,确保规模与资源承受能力匹配。在稳定发展规模的基础上,扎实抓好内涵建设,推进工作全面升级,推动学校事业向更高水平发展。

       4.坚持聚焦重点,推进特色发展。聚焦地方和区域人才需求和现代服务业,加强高水平专业建设,进一步提升办学特色,进一步提升学校专业竞争力和学校行业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学校服务地方和区域的能力。

        5.坚持深化改革,实施协同育人。深入推进办学模式和育人方式改革,积极开展政校行企融合发展创新实践,探索开放办学、促进融合的办学体制机制,建立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充满生机活力的开放式协同育人体系。

       6.坚持文化引领,提升治理水平。全面加强以学校章程为核心的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着力营造人人可以出彩的人文环境、体制机制,塑造全体师生的共同理想、共同目标、共同追求,广泛凝聚起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使之成为推动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厚支撑。

     (三)目标定位

         1.总体目标

    以建设对接社会需求精准、商科特色鲜明的高水平中职学校为目标引领,坚持 扩大优势、力求突破,领先发展、走在前列,夯实发展基础,补齐短板弱项,激活内生动力,注重增值赋能、内涵提升,力争使学校成为弘扬沂蒙精神传承红色文化的先行者、引领区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领航者、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的探索者、推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者,致力于打造立德树人新高地、服务地方发展新平台、高质量创新发展新样板、高水平中职学校新地标,成为山东省乃至全国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的领跑者,贡献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财校智慧”和“财校方案”,打造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财校样本”,将学校建成市内顶尖、省内一流、国内有影响的应用型“双高”职校。

      2.分项目标

    (1)事业规模

——稳定事业规模。全日制在校生规模稳定在6000人以上,实现人才培养水平规格、质量的转型升级,发挥在全市乃至省内的示范引领作用;

——优化办学层次。到2025年,实现大专五年一贯制、本科“3+4”贯通培养招生突破;

——调整生源结构。到2025年“三二连读”大专每年招生1100人左右,三年制中职招生400人左右;

——拓展继续教育。拓展职业培训和社会服务市场,到2025年继续教育学生数600人左右。积极创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互联网+”培训模式,年均开展社会培训项目不少于20个,年均培训人数不少于3千人。

   (2)师资队伍

——持续增加队伍总量,力争到2025年生师比例接近18.3:1,纳入事业编制总量管理的在岗教师达到教师总量的80 %以上;

——着力优化队伍结构,到2025年,“双师型”专业教师占比不少于80%;增加行业兼职教师数量,专业课30%以上由企业兼职人员任教;

——加强思政课和班主任队伍建设,到2025年学校在岗专职思政课教师不少于20人,创建思想政治课教学创新团队不少于2个;

——加快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高水平专业带头人等拔尖人才,到2025年入选省部级以上各类人才项目不少于5人,省内教学名师3人以上;建立健全国家和省市三级教学能力比赛机制,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水平,教学能力大赛国家级获奖和省级一等奖不少于2项;

——打造覆盖品牌重点专业、引领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创新、推进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到2025年,创建省级以上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3个。

   (3)专业建设

树立“产业人才有需求,学校专业有设置”理念,主动服务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发展,建立基于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提高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发展的契合度。

——整合优化现有专业,形成集群式专业结构,打造“现代服务业专业更明显、服务地方经济专业更突出、服务行业专业更具标志性”的专业结构体系到2025年,招生专业数达8个,拥有3—5个组群科学、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专业群;

——打造品牌专业。坚持“扶优扶特”原则,发挥品牌专业的示范引领作用,围绕临沂乃至山东重点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以会计事务、电子商务、计算机应用技术等专业为重点,积极打造内涵水平高、师资力量强、培养特色鲜明、教学成果突出、教学质量高的品牌特色专业。到2025年,力争建设国家级特色化专业1个,省级特色化专业2个;

——推进产教融合,改革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校企联合开展招工招生、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实训实习、质量评价、就业创业、社会服务等工作,到2025年校企合作、育训结合、产学深度融合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基本形成,校企协同育人,高标准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专业不少于4个;

——整合优化课程体系,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着眼学生终身发展,着重通识教育和通用能力培养,面向产业链与岗位群需求,着重职业岗位核心素养和专业能力培养,重构课程体系。推动企业直接参与课程设计和评价,对接职业岗位标准和技术进步要求,建立课程内容动态调整机制,各专业主修课程每两年修订一次课程内容;

——加强教学标准建设,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按照教育部新的专业目录,调整优化现有专业设置,加快完善与专业目录相适应的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顶岗实习标准、实训条件建设标准,提升专业建设的规范化程度。积极推进1+X证书制度建设,确保实现专业全覆盖,为技术技能人才持续成长拓宽通道;

——推进专业数字化改造,提升专业教学现代化水平。以信息化手段为支撑,按照智慧化管理、精准化服务、数据化应用要求,有计划提升专业教学的现代化水平,到2025年完成所有教室的智能化改造,实现数字资源的课程全覆盖,建成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企业真实生产和社会技术服务于一体的资源共享型高水平实训基地;

  (4)教育教学

——开展“课堂革命”,推进教学模式改革。强化课堂阵地意识,优化课程供给,改革教学方法,以校企联合开展课程建设,及时将新技术、新模式、新标准转化为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多样化、高质量的教育服务。到2025年,遴选10个校级“课堂革命”典型案例和10门校级“职教金课”;培育5个省级“课堂革命”典型案例和5门省级“职教金课”。

——推进课程思政改革,构建全课程育人体系。形成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到2025年,形成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课程思政教育案例不少于20个;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形成省级德育特色案例不少于2个;

——推进新型教材开发,助推“三教”改革。推进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建设,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学质量。到2025年,建设校企双元合作开发的省级以上职业教育规划教材不少于5部,确保每个专业都有推广使用的新型活页式或工作手册式教材并配套开发信息化资源;建设省级在线开放课程不少于6门,力争国家级在线开放课程取得突破;获得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不少于3项;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就业质量。探索基于创新的创业教育模式,推动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不断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大批创新创业型人才,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对口就业率达到90%以上,创业成功率、就业质量不断提高;

——加强体育、美育和法治教育、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以培养学生体育精神和锻炼学生体格为目标,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合格率超过90%,高水平举办每年田径运动会和体育赛事,师生在市级以上各类赛项获奖项目年均超过2个。以引领学生树立正确审美观念、陶冶高尚道德情操、提升审美鉴赏力和创造力为目标,将美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形成符合新时代精神校本美育体系。开设劳动值周,以培养劳动观念、劳动精神,形成劳动习惯为目标,加强学生劳动教育。坚持法治教育与依法治校、平安校园建设相结合,不断增强法治观念,提高法律素质,共建平安和谐文明校园。

     (5)立德树人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学生成长成才培育体系。。加强党对学生工作的全面领导,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树立“大思政”理念,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有机融合,形成协同效应。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和形式,增强针对性、趣味性和实效性。到2025年,遴选建设10个思想政治课示范课堂、10个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课程思政教育案例。

 ——健全“三全育人”体系。完善学生常规管理制度,深入推进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常态化机制,加强学生资助工作,加大心理健康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支持力度,开足开齐心理健康、法治、劳动教育课程,建立学校、系部、班级、寝室四级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提高法治素养和劳动意识,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

——弘扬培育新时代工匠(劳模)精神。开展工匠(劳模)进校园、进班级等教育活动,充分利用鲁南制药、代村等企业、村居独特的劳模工匠资源禀赋,充分利用赵志全、王传喜等先进典型的教育资源,聘请一批企业劳模、工匠担任客座教授和德育兼职导师,促进工匠(劳模)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既掌握熟练技术、又坚守职业精神、具有沂蒙精神特质的技术技能人才。

   (6)智慧校园

     顺应“互联网+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信息化应用能力,打造“五全型”“智慧校园”新型教育生态。按照“硬件平台为支撑、安全管理为保障、资源建设为基础、应用服务为目标”的工作思路,进一步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学校治理的深度融合,建设全师生覆盖、全业务上网、全数据交互、全系统安全、全方位决策支持的“五全”智慧校园。创建省级智慧校园示范学校。

——完成教学质量保障数据平台建设,突显智慧教学、智慧服务和智慧管理功能。参照《职业院校智慧校园建设及应用指南》,完成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文献资源查询、图书借阅、数字化录播室、数字化应用培训室等基础平台的建设。建立教育教学、学习培训、日常管理、生活服务等数字化应用系统,全面提升“网上办公、网上管理、网上教学、网上服务”工作水平。通过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教师课堂教学水平评价、课程教学评价、教学质量评价、大数据分析,提升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时效。

——加强教学资源库建设,不断改善信息化教学条件。与企业合作,建设涵盖教学设计、教学视频、教学试题、教学课件、教学实施、专业介绍、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对接产业的岗位职业标准、课程体系、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实训项目、教学指导、教学评价等要素的资源库,满足教师教学及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为师生搭建资源共享平台,实现信息化教学。参与共建全省中职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每年立项1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每年开发、建设2门校级在线开放精品课程。

——建设运行学生成长评价智慧化平台。与福建优芽文化集团合作,搭建临沂市高级财经学校学生成长评价智慧平台,将现代教育测评技术与信息技术进行深度整合,通过实时采集学生及相关对象教育活动中产生的数据,进行常态监控、科学分析和技术反馈,实现基于大数据的学生个体评价的智能化。

    (7)文化建设

——建设特色人文环境。以现代职教理念为引领,融合学校发展历史和行业文化背景,通过文化传承及创新,加强物质文化建设特色,增加学校识别度,建成具有专业特征、行业特点、地域文化特色的现代人文环境;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通过多种方式涵育“三风”,丰富校园文化,营造有利于学生修德立身的良好氛围,创建国家级文明校园;

——培育学校文化个性。通过制度设计、组织运行模式的改革创新,形成学校独特的价值选择、情感激励、文化氛围,提振教职工精气神,浓郁学校学术氛围。充分发挥学校文化育人功能,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养、文化素养、职业素养、公民素养养成和提升,不断激发学生创新创造能力。

    (8)开放办学

——强化区域服务效能。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立足现有实训、培训基地及研发平台的有利优势,服务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打造区域技术技能培训中心、新技术研发推广中心和区域学习型社会服务中心。提升社会培训、继续教育品质与层次,推进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

——扩大行业影响力。将临沂财经职教集团打造成为省级示范性职教集团。主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开展涉农人才培养、涉农技术服务;

——拓展国内外合作交流。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为“走出去”企业提供服务。不断拓展涉外项目,开展骨干教师国外研修培训,力争每年遴选1—2人赴国(境)外研修,力争每年出国(境)留学访学学生数不少于5人。

       三、重点任务与举措

        (一)实施五大发展战略

        1.质量立校战略。牢固树立质量立校的思想和全面质量、全程质量、全员质量的质量观。建立健全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完善质量管理框架和目标,推进管理质量螺旋提升,持续提升内部管理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2.人才兴校战略。坚持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提升内涵质量的基础工程和长期坚持的战略重点,加大高水平专业(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等高层次领军人才引育力度,切实稳定关键岗位人才,全力用好现有人才,加快培养后备人才,努力实现学校各类人才可持续协调发展。

       3.创新活校战略。通过各种创新创业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创造、创业人才。通过创新,按下引领高水平学校建设的“快进键”,不断提升学校知名度和美誉度。

       4.特色强校战略。充分发挥自身特色和优势,夯实会计事务、电商、德育、计算机、木球等优势专业和学科发展根基,围绕做大做强优势特色学科,提升核心竞争力,擦亮“沂蒙财经人才摇篮的”名片;同时,注重培新育新,形成新的学科生长点和新的特色学科高地,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积蓄力量,彰显财校担当。

        5.和谐荣校战略。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巩固文明创建成果,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科学管理、依法治校,全面提升师生文明素养和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水平,营造团结和谐、干事创业浓厚氛围和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育人环境,为学校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二)扎实推进三大攻坚行动

       一是推进人才队伍行动。强化人才队伍建设组织领导,加强师德师风教育督导,强化思政课和班主任队伍建设,着力培育教学名师和教学创新团队,加大高层次领军人才和专业带头人引育力度,提升专业教师双师素质。深化选人用人、职称评聘制度改革,畅通教师发展渠道,激发干部职工内生动力和创新力,造就一支政治过硬、品德高尚、业务精湛、治校有方的人才队伍,为学校改革发展增值赋能。

        二是推进提质培优攻坚行动。以提质培优、增值赋能为主线,着力补短板、增活力、提质量。建立项目建设管理机制,梳理弱势项目任务,形成专项工作规划,成立联合攻关机构,确保弱势项目建设突破;集聚全校优质资源,集中攻坚重点项目任务,落实重点项目专项经费,保障项目有序推进,力争“十四五”期间取得物化成果。

      三是推进校企协同育人攻坚行动。创新校企协同育人平台,完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实现多位一体的产学研合作育人;认真参与国家和省市职教集团各项活动,积极贡献集团化办学中的财校方案和财校智慧

     (三)建设十大专项工程

      一是党的建设固本强基工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创新党建与业务融合机制,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夯实组织基础;持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引导广大师生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二是科学治理能力锻造工程。以学校章程为“基本法”,完善现代学校治理结构,修订学校规章制度,规范工作流程,健全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机制与问责机制。创新考核奖励机制,优化岗位聘用机制,深化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改革。发挥教代会、团代会、学代会、家委会等在学校改革与发展中的作用,打造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

      三是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工程。优化调整专业总体布局,突出服务现代服务业办学方向,健全就业、招生和人才培养联动机制,整固提升财务会计、电子商务类专业,适度扩增经济贸易、金融、工商管理、物流等专业门类,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特色鲜明、品牌突出”的专业链、学科链。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有序推进“学分银行”的建设和应用,促进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融通。加大与本科院校合作力度,稳步拓展高职本科“3+2”贯通培养项目。

      四是课堂教学提质升级工程。创新课程教学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构建岗课证赛创五点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与“1+X”证书制度试点内容紧密衔接的课程体系。对接新技术、新业态,实时更新教材内容,开发使用新型活页式或工作手册式教材;引进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培育和建设国家、省级在线开放课程,深化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模块化教学等教学模式改革;完善教室和实训室教学设施设备条件,积极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积极采用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多样化教学方法,大力推进“课堂革命”,提高教学水平。

        五是学生素质能力培育工程。完善“三全”育人格局和体系,推进学生工作队伍建设,推进名班主任工作室建设和学生工作研究,不断提升班主任学识能力和实践水平。强化法治宣传,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学生体质,开展劳动教育,加强心理育人制度建设,针对特殊群体学生进行分类干预、精准帮扶,建设全方位、立体化的心理安全防护网。

            六是多元融合文化育人工程。加强校史文化建设,建设校史馆和网上校史馆,制作校史宣传画册和宣传片,全方位、多角度地宣传学校丰富的办学内涵和办学精神,为新生入学教育搭建平台,为校友、家长了解和关注学校发展提供窗口;

完善学校品牌形象识别系统,提升“三风一训”教育引领作用,培育学校文化品牌;吸引优秀企业文化、工匠(劳模)精神融入校园,打造职业化、规范化、特色化的专业环境,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七是校园育人环境改造工程。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投入,有计划、有步骤地做好实训室、运动场馆、餐厅、学生宿舍等校园基础设施设备和生活条件的更新改造和校园人文景观的建设工作,努力营造商贸特色的校园人文环境。以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引领校园环境建设,进一步绿化美化亮化校园。开展节约水电、节约粮食、节约公共资源等活动,推进建设节约型生态型校园。加强生态文明教育,以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为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养成勤俭节约、低碳环保的行为习惯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努力创建“山东省绿色学校”。加强安保建设,重视校园食品安全、疫情防控、疾病防治、健康教育等工作,着力打造平安校园。

        八是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加强与政府、行业、企业联系,拓展社会培训服务面向,扩充培训服务项目,积极开展社会培训工作。坚持全日制教育与职业培训“双轮驱动”,实现成人函授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规模逐年增长、质量稳步提升。落实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抓好成人函授、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财税干部培训工作。继续做好四川大学、山东财经大学成人教育招生、教学管理和考试工作。积极联系企事业单位,对外承担各类社会培训服务和社会考试工作;拓展与山东科技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高校开展培训合作;承担会计、电商、物流、农村经济等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任务,积极与人社、农林、民政、退役军人事务、扶贫、残联等部门联系沟通,面向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残疾人等开展职业技能、通用职业素质和求职能力等综合性社会培训,联合企业、行业组织,推进职业技能培训资源共享,依托学校实训条件共建职工培训基地和社区培训基地,服务区域中小微企业技术提升和产品升级。发挥跨界合作、专业互补的优势,构建“线上”“线下”培训平台,进一步把社会培训服务工作做大做强。

        九是师生民生福祉改善工程。真诚关爱关怀师生学习、工作和生活,切实为师生员工解难题、办实事;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活跃教职工文化生活,促进教职工身心健康。稳步提高教职工福利待遇,力争奖励性绩效在政策允许下逐步提高。提高聘用制教师待遇,使广大教职员工共享学校发展成果。完善就业指导、创业扶持体系,满足学生就业创业指导需求;完善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体系,推进勤工助学工作,努力使每一位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都能得到有效资助。努力提升师生员工的幸福感和归属感。

        十是国际交流合作拓展工程。根据国家政策和实际形势,力争拓展校际交流项目,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引进契合学校办学特色的职业资格课程和证书认证体系,更好的满足教育教学需求。推进教师国(境)外培训学习与实践,逐步形成多层次、多途径、多形式的人才派出格局。助力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为“走出去”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企业提供服务。持续推进与加拿大北极光学院、泰国博仁大学的国际合作办学项目。

       四、规划实施与保障

     (一)组织保障

       成立由学校主要领导负责的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领导小组和日常工作办公室,全面负责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合理分配各职能部门和责任单位工作任务,明确落实完成各项任务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层层分解任务指标,确保责任落实到人。通过会议动员、宣讲解读、组织研讨、专题研究等多种形式,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加快行动,增强广大师生员工对学校“十四五”事业发展思路、奋斗目标、战略任务的认同感,提高对发展规划执行的主人翁意识。定期专题研究规划实施情况,科学制定阶段发展目标和年度计划,稳步推进规划实施。

     (二)经费保障

       拓宽筹资渠道,积极争取政府增加学校拨款及专项资金的支持。充分挖掘社会服务事业潜力,做大做强社会培训、社会考试项目,逐年增加预算外收入。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和资源参与学校办学,实现资金来源多元化。加强资金管理和绩效评价。科学编制计划和资金预算, 健全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经费管理、风险管控和绩效评估,加强经费使用监督,保证确保经费使用依法、规范、安全、高效。

        (三)服务保障

       增强服务功能,加强规范管理,减少运行成本,进一步理顺内部管理机制,加强内部核算,降低运行成本,降低资源能耗,增强服务保障能力,不断提高后勤服务水平。

      (四)机制保障

       成立由学校纪检监察主要负责同志牵头的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执行情况监督检查小组,负责对学校规划实施情况进行有效全程监督,对实施过程中的偏差和缺失及时予以纠正。将“十四五”规划的推进实施作为各科室、职能部门及其负责人绩效考核的重点内容,作为考察和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健全规划实施的中期评估和年度监测制度,完善考核机制和问责制度,畅通师生员工和社会各界参与规划实施监督的渠道,完善规划实施监督机制。定期开展规划执行情况评估,对未能及时完成规划年度目标的情况,要通报结果和追究责任,要及时查找原因,分析情况,积极寻求补救措施,保证规划建设任务顺利完成。

 

 

临沂市高级财经学校

2021年10月18日

 

 

 

 

 

 

 

 

 

 

 

 

 

 

 

 

 

 

 

 

 

 

 

2022年8月12日

信息公开

首页    信息公开    规划统计    规划计划    临沂市高级财经学校“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