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新时代讲习所”庆祝建党100周年红色精神系列宣讲(十六)

首页    党建之窗    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我校“新时代讲习所”庆祝建党100周年红色精神系列宣讲(十六)
2021年3月29日

党建之窗

相关阅读

红  旗  渠  精  神

宣讲人:庞润泽

img1

 

河南省林县(今林州市)位于太行山东麓,历史上属于严重干旱地区。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极为关心林县的缺水问题。在党的领导下,20世纪60年代,饱受干旱之苦的十万林县劳动者在太行山深处苦干十年,逢山凿洞,遇壑架桥,削平1250座山头,凿通211个隧洞,架设152座渡槽,挖砌土石方2225万立方米,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修成了举世闻名的全长1500千米的“人工天河”——红旗渠,彻底改变了世世代代贫穷缺水的命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重要贡献,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赞誉。周恩来总理曾对国际友人这样赞誉红旗渠:“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

在红旗渠建设过程中孕育形成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不仅记载了林县人民那段战天斗地的奋斗历程,而且成为我们党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至今仍然激励着广大干部群众奋发进取,开拓创新,不断创造更加辉煌的业绩。

 

img2

 

自力更生:“建渠不能靠国家,全靠双手来创造”

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愚公移山”的故事便是自力更生、不懈奋斗的生动写照。20世纪60年代,林县人民发扬自力更生的优良传统,艰苦奋斗,战胜种种困难,在万仞壁立的太行山上开山凿渠,把漳河水从山西引入林县,创造了“愚公移山”的现代奇迹。

 

img3      img4

 

艰苦创业:“立下愚公移山志,决心劈开太行山”

红旗渠是林县人民依靠集体力量,发扬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建成的。修建总干渠和三条干渠所用的资金共4236万多元,其中79.8%是自筹的;劈山开渠需要大量炸药,修渠过程中共使用炸药2740吨,其中林县人民自己就制造了1215吨;共用水泥6705吨,其中自己制造5170吨;共用石灰14.5万吨,全部由各工地民工自己烧制。

 

img5      img6

 

凿通青年洞是红旗渠的咽喉工程,洞中岩石非常坚硬,锤一次钢钎只能留下一个白印。要凿通长616米、宽6.2米、高5米的青年洞,没有大型施工机械,真是难上加难。在巨大的挑战面前,300余名青年勇挑重担,担当起钻挖青年洞的艰巨任务。他们豪迈地提出,“石头再硬,也硬不过我们的决心,就是铁山也要钻个窟窿”。正是靠着坚忍不拔、不怕吃苦的劲头,他们苦战17个月,终于凿通了青年洞,谱写了一曲艰苦奋斗的壮美诗篇。

 

img7

 

红旗渠兴建过程中所孕育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精神,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集中展现,至今仍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在历史的新征程上,我们仍然需要继续发掘包括红旗渠精神在内的宝贵精神财富,不畏艰险,迎难而上,凝心聚力谋发展,撸起袖子加油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红旗渠,是林县人民自力更生的奋斗精神的丰碑,是团结互助的历史见证,是党员干部吃苦在前、先锋人物勇挑重担的化身。愿这种精神品质世世代代传承下去,不断发扬光大。有了这种精神和意志,“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终究会变为现实!

 

img8